本帖最后由 wuhongting 于 2025-9-25 19:51 编辑
最近苹果推出了一系列新品,从 iPhone 17 到手表再到耳机。 在翻看官网时,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小细节: 新发布的 AirPods Pro 3 主打长续航,英文广告词是——They’re workin’ 9 to 5。 但中国官网的文案却变成了:从早到晚,都能畅快听。 很明显,中国区在翻译时,把原文里的“9 to 5”元素给模糊化了,换成了一个更中性的“从早到晚”。 Interesting 为什么要这样改? 这是一个“本土化”(localization)的典型案例, 英文版的 “They’re workin’ 9 to 5” 借用的是美国文化里一个很有共鸣的表达。 “9 to 5”代表典型的上班族工作时间,老牌歌手 Dolly Parton 还有一首经典歌曲就叫 《9 to 5》。 但到了中国语境就没那么合适了。 曾几何时,“朝九晚五”是中国职场的标配; 可如今“内卷”加剧,很多公司变成了“996”,甚至“007”(全天候待命)。 对打工人来说,“朝九晚五”已不是轻松调侃,而是奢侈的梦想。 要是苹果中国官网硬搬直译,可能就成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所以,中文版改成“从早到晚”,既弱化了“社畜”暗示,又凸显了续航能力,一举两得。 翻译是好翻译,但其中滋味,懂得都懂。
本地化的另一例子:这次新品发布,还有一个“本地化”的小插曲,不过不是文字,而是手势。 在英文官网,苹果为了凸显新 iPhone 的轻薄,展示了一只手用食指和拇指夹住手机的动作。 但韩国官网上,这个手势神奇地消失了。 因为在韩国文化中,这个动作对韩国男性是一种歧视,为了避免尴尬和误解,苹果在韩国的官网就干脆把这只手给 p 掉了。 不论是“9 to 5”变成“从早到晚”,还是“手势”消失,这些细节都说明: 要想做全球化品牌,必须做好 localization,否则就有翻车的风险。 所以,这其实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而是一个文化敏感度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