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ugang1029 于 2021-1-4 14:45 编辑
“哈佛大学教授詹姆士过去常常说,普通人仅仅运用了其心智潜能的10%。” ——卡内基《怎样赢得朋友,影响别人》 关于大脑和学习,这个观念是流传最广,差不多每个学习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都听说或读到过:人仅仅利用大脑的10%[1]。 从专业书籍到大众传媒,从国内到海外,甚至联合国都曾发布报告宣扬这个观念:人未曾利用的大脑竟高达90%[2]。还有科幻电影《超体》专门演绎大脑开发到100%会发生什么,由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拍摄,大名星斯嘉丽·约翰逊主演。可见,这一观念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backcolor=rgba(108, 143, 214, 0.09)]《超体》电影中文海报 [backcolor=rgba(108, 143, 214, 0.09)](来源网络)
教育工作者常用这一观念来激励孩子们卧薪尝胆,玉汝于成,拓展自身未曾利用的大脑部分。可是,却从来没有人质疑其正误。其科学依据是什么?其观点来自哪里?真正的观点又是什么?为何人们会接受这个观念?
求证:谁证明过? 现在追寻其来源,能够确定的源头,最早可能来自于“静区”的发现。 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大脑皮质中,有一些区域,不被感官感知,也不被运动神经激活,被称为“静区”(silent area),而“静区”在脑中占大部分。因而,可能有人由此得出结论,大部分大脑没有被激活、没有被利用。 但是,时至今日,功能脑成像已显示,大脑每部分都有功能,感知、情绪、运动、语言等功能在大脑中都有固定脑区,这些脑区占据整个大脑。所谓“静区”,虽然不直接与感官或运动神经活动相关,然而,同样具有调节高级认知功能,并非真的“静默”。 因而,认为大脑的心智能力局限于10%脑区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即便是在睡眠时,大脑还是激活的,还在运行着,只是处于另一种活动状态罢了。 同样,关于脑损伤的研究发现,大脑局部损伤会导致人丧失某些思维与行为能力,假如大脑90%没有运用,按推论来讲,其恢复能力应当是相当强的。但是,并没有出现这种假想中的现象。 此外,从演化论角度来讲,假如大脑有90%未得利用,太浪费了,人类大脑就不可能演化出现。因为大脑只占据身体全部重量的2%,却要消耗20%氧气与葡萄糖。依据用进废退、优胜劣汰的演化法则,假如90%的大脑无用,那么大脑中的很多神经就会退化,身体不会允许一个消耗巨大却90%部分都无用的器官存在。 虽然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已完成了第一次大脑图谱,神经和心理功能己经定位于大脑的具体结构上。可是,当时仅描绘出10%的结构与功能。或许,这也成为一种可能:该结论被行外人乌焉成马误传为“其他90%没有功能”[3]。 而另外一些专家研究认为,大脑皮层的切除量达到58%都不会影响某种类型的学习[4]。也可能是脑科学研究内部的这一论争导致了误传,并对这些数据的过度解释与夸大。 研究早已证明[5],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其认知能力。并非只有某部分大脑专门负责学习,而是大脑每个神经元都具备学习能力,而学习就是对神经元连接组新增、巩固和修剪的再组合过程。
溯源:谁说的? 一路追溯其源头,神经学专家从来没有得出类似的结论:人类只用了大脑10%。只用了大脑中一小部分的观点,在神经科学中完全不成立。 这样看来,脑科学研究中从来未曾有过“只用了大脑10%”的说法,“只用了大脑10%”的错误,源于对脑科学研究数据的错误解释。 但是,这一观点己经流传了100余年,并流传于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众多领域。因而,这一流传久远的伪科学知识是怎样产生并传播的呢? 其中,知名人士或著名组织对某些观点或论断的传播会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只用了大脑10%”的传播就是源于一些著名人士的著作、文章与言论。 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著名的卡内基组织在成人中推动一个帮助商业人士开发潜能的教育运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教材《怎样赢得朋友,影响别人》发行了近500万册。书中序言说:“哈佛大学教授詹姆士过去常常说,普通人仅仅运用了其心智潜能的10%。”该引言并没有说明出处,据考证,可能来自知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在《人类的能量》(The Energies of Men)文中一句话“我们只运用了我们心理和生理资源的很少一部分。”詹姆士博士学医,精通生理学,没可能不知道10%的错误,这很可能是他在通俗作品中对其他主题的一个隐喻,而教材作者却鲁鱼帝虎,将它当作是一个证明其观点的脑科学论断。
[backcolor=rgba(108, 143, 214, 0.09)]爱因斯坦的天才成就来自于“他运用了大脑的10%以上” [backcolor=rgba(108, 143, 214, 0.09)](来源网络)
一些脑科学领域外的知名人士也多有提及这一观点,其中最著名的是爱因斯坦。有一个传说,1950年代,爱因斯坦成名后,面对记者们反复提问,自嘲回答说,他的天才成就来自于他运用了大脑的10%以上。虽然这一传说已没法证实,但“只用了大脑10%”被大众媒体借爱因斯坦的天才光环传扬得人人尽知。而且,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哪怕是天才如爱因斯坦,即使给出了这一权威断言,也不可能当作是一个脑科学方面的可信论断。
结论:对脑科学的“浓厚兴趣”
对“只用了大脑10%”的追根究底,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只用了大脑10%”的观点,完全是一种曲解。 100多年以前,脑科学研究人员说,人类只认识大脑的10%,却被人们曲解为只用了大脑的10%,这种观点谬种流传,至今不息。 一个脑科学的发现怎么会被这样不可思议地曲解?为什么媒体那么迫不及待地进行宣传?为什么受到教育界热烈响应拥护? 这是由于脑科学的巨大魅力,大脑终身具有可塑性以及学习的一般神经机制存在,大脑的变化与教育学习、甚至与每个人的才智成功密切相关。关于脑的科学观点很容易卖给公众,而且经过媒体过分简化甚至完全曲解的信息,比严谨艰深的脑科学知识更容易被很多人所接受。 而且脑科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硬科学,比教育学、心理学这些软科学更有说服力,因此大众媒体和教育人员为迎合人们渴望聪敏的心理,对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一直有着“浓厚兴趣”,造成了这一曲解的流传。 “只用了大脑10%”,给人这样一种讯息的暗示:假如人类只利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拥有尚待开发的巨大潜能;而假如人们完全开发大脑的潜能,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卡内基。这种观点应和了人人追求聪明才智急于成功的思潮,其吸引力不言而喻。 再次,追求商业价值的商人、学者等借助广告宣传、电影、大众文学等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使得这一观点普遍深入人心。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创造商业利润、追求名望的手段。 它为何流传广泛,一受益于其它专业的知名组织和专家名人的误传,二满足了人们渴求成功、期盼聪敏的心理,而教育可以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赢取巨大利益,因而,这一观点在教育中绿水长流历久弥新。
注释: [1] 尽管有多种说法,有不同的百分比,有人称10%,也有人认为20%,但不管究竟是多少,人们仅仅运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而其它大部分能力有待开发。因此应该更多地使用大脑。在此,以10%来代表。 [2]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有动用。”(《十万个为什么》,第1页) “心理学家常常说,人类只用上自己大脑潜能的10%以下,其他的潜能是浪费了的。有些研究报告更指出,一般人平均连大脑潜能的1%也没用上。”(《有效发挥大脑潜能》,1996年,第2页) “这些新发现显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人的大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加以利用,而且根据某些权威多少带点武断的估计,这种未曾利用的大脑潜能竟高达9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40页) [3]《新英格兰怀疑论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Skepticism)第2卷第1期刊登了诺瓦纳(Steven Novella)的文章,《浪费大脑的90%是可怕的》(90% of a Brain is a Terrible Thing to Waste)。 [4] 见华盛顿大学麻醉学系的储德尔(Eric Chudler)博士的研究。创立颅相学的高尔、斯勃兹海姆等认为,脑功能可以定位于大脑的特定区域。而另一些科学家重新拥护大脑整体运作的观点。拉希里(Karl Spencer Lashley)发现大脑皮层的切除量达到58%都不会影响某种类型的学习。 [5] 美国学者凯瑟琳·辛普森(Catherine Simpson)的研究发现表明。
参考文献: 1. [美]埃瑞克·杰恩森著. 新苗编译小组译. 成功学习百分百. 台湾新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2.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1999. 3. 白月桥,蒋志峰. 素质教育与脑功能开发.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4. 沈德立. 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5. [美]约翰·布兰思福特等著. 程可拉等译.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与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美]戴尔·申克 著. 韦小满等译. 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第三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7. [美]埃瑞克·杰恩森著. 梁云霞译. 大脑知识与教学. 台湾源流出版公司. 2003. 8. 李岚清.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9. OECD著. 董奇, 周加仙译. 《理解脑:走向一门新的学习科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0. [阿根廷]安东尼奥·巴特罗等著. 周加仙译. 受教育的脑: 神经教育学的诞生.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11. [美]R. N.凯因等. 理解一种基于脑的学习与教学观点. 外国教育资料. 1999(2). 12. 沈晓敏. 脑科学与教育——脑科学家伊藤正男与教育学家武村重和的谈话录. 外国教育资料. 1999(2). 13. 沈政. 脑科学与素质教育. 教育研究. 1999(8). 14. [美]费希尔罗斯. 郑太年译. 脑和心理的发展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 2001(2). 15. 高文. 跨越脑科学与教育的鸿沟. 全球教育展望. 2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