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hongting 于 2025-1-18 16:10 编辑
这两天发生了一件挺奇葩的事情:
由于美国本周有可能会封禁 tiktok,大量 tiktok 网红意外转投中国的“小红书”,自称为 TikTok refugees(TikTok 难民),
导致小红书成为了美国 app 下载排行榜的榜首,这是躺赢啊!
转移过来的美国人各有各的目的:
有人想寻找一个平替,有人想做一场社会实验,还有人想借这个举动抗议美国政府胡来。
目前小红书的首页是这样的画风,是不是不太适应
很多其他平台都严格区分国内版和国外版,小红书可以说是唯一允许国际ip注册的国内单一大平台,
所以这波“泼天的流量”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泼天的流量”英语怎么说?我们来看几段《金融时报》的报道:
文章先简明扼要地概述了这条新闻:
Social media start-up Xiaohongshu has seen its Chinese app go to the top of the iPhone’s US download charts,
(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见证了这款中国 app 登顶苹果手机美国下载量排行榜)
这里“登顶”这个表达积累一下:go to the top of…,“排行榜”的英文是 the charts(用复数)
in an unexpected reaction to short-form video app TikTok facing a ban at the end of this week(作为对TikTok 本周末面临封禁的意外回应)
这里交代一下背景,因为美国政府考虑到 TikTok 母公司位于中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要求 TikTok 要么全资出售给美国公司,要么遭封禁。
这两段描写了小红书员工对这个意外事件的反应,以及公司的应对策略:
One employee at the Shanghai-based company described the sudden download surge as a “surprise”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的员工把这次下载量的激增视为一场“意外”)
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surge(n.激增),再看个例句:a surge in consumer spending(消费开支的激增)。
They added that the company was trying to capitalise on the sudden jump in traffic(他们补充到,公司试图把握好这波“泼天的流量”)
首先积累一个动词短语:capitalise on(充分利用,把握好),
另外,“泼天流量”的英文来了:the sudden jump in traffic
解释一下:末尾的 traffic 这里并不是“交通”,而是“流量”,其实想想,“交通”也是一种“流量”对吧?
jump 做名词也表示“激增、猛增”;
the sudden jump in traffic 整体的含义就是“流量的突然猛增”,其实就可以翻译为“泼天的流量”,比较地道的说法了。
因为 jump 跟跟前面提到的 surge 是同义词,
所以“泼天的流量”还可以翻译为 the sudden surge in traffic。
那么小红书能不能接住这波“泼天的流量”呢?
文章引用了一位社交媒体专家的分析,挺在理的:
他说,“小红书现在面临着一个独特的挑战,即管理一个单独的平台,
这个平台上的中西方用户对内容审核(content moderation)和言论自由(free speech)有着截然不同的期望,
同时还要遵守中国互联网监管规定。”
我认为这个“独特的挑战”是一个“mission impossible”,
想在同一个地方要把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两拨人管理好,几乎不可能。
其中还有国家安全的考虑,国家不可能放任外面的声音完全渗透进来。
可以预见,小红书很快将识别国外 ip,并用算法进行隔离,或者干脆搞一个海外版小红书(就跟 TikTok、WeChat 一样),
彻底和国内版区分开来。
所以,TikTok refugees 只是一个暂时现象,这波“泼天流量”,小红书未必想要。
“TikTok 难民”现象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