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K1029 于 2023-10-19 11:25 编辑
"真正的自由并非是身体上的,而是思想上的自由,是那种即使你被生活束缚着,而你仍然明白你是自由的。”
“有牵绊的人,人生才有意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逃离大城市隐居田园成为了很多人的愿望。
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今有上班族逃离办公楼。
996的上班生活常常令人窒息,甚至怀疑人生意义。
但如果是你,愿意放弃现在的生活和朋友圈,去山野乡村隐居吗?
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
主角就是一位抛下所有,离开城市,只身前往贝加尔湖隐居的男人。
它就是根据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的著作改编的影片 ——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整部电影的画面唯美,随便截图都是壁纸,治愈效果满分。
本片是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的真实经历,
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独自生活了六个月。
影片的故事主线十分简单,跟着镜头来到西伯利亚深处,
卡车在厚厚的冰面上一路前行,终点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木屋。
木屋窗前正对着贝加尔湖,严冬像是被无限复制的冰雪世界,
一直延伸到世界尽头,片尾正值暖季,冰雪已融化,
一船一人在清澈纯净的湖上漂荡。
犀牛月亮用象牙般的角刺伤了非洲色彩的天空。
叶片钻出粗糙的芽苞,雪喃喃诉说着回到湖中的希望。
橙红色的月亮在夜空升起。
它在浮冰碎块上的倒影犹如破碎祭坛上血色的圣餐饼。
在西尔万的日记中,一景一物都带着诗意的美,
他笔下对大自然里的森林、湖泊、月亮、松枝、冰层的描写,
让人心旌摇曳,无比神往。
他每天与不同的美景相伴,与内心对话,
以自己的哲学观思考生命,思考生活,从中寻求答案。
小木屋前主人说:“我们做梦都想去欧洲,你倒好,做梦都想来这儿!”
男主沉重的脚步一踏上贝加尔湖的冰面,
即刻变得轻盈自在、自由舒展。
混沌的眼睛里顿时涌入大片澄澈。
这白茫茫覆盖着的森林,
这空寂辽阔的贝加尔湖畔,奔跑、滑翔、呼唤、仰躺、俯瞰……
浩瀚苍穹,沧海一粟。
但耐人寻味的是,这偏偏又不是一个单纯讲述逃离都市、回归田园的故事。
男主遇到一个窝藏在深山中十二年的杀人犯。
暴风雪中,这个俄国大叔救了他一命,两人成了朋友。
男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还有时间。
有时间去组建自己的家庭,去过幸福的日子,去成就一番事业。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从这些幻象中清醒了过来。
其实我一事无成,我的生活无趣且空洞。
一阵风飘过,我觉得自己迷失了。
但是在这里,我觉得自己重新活了过来。”
俄大叔说:“不,这里的生活并不是真实的生活。
你应该回到你的世界去。
你在这里不过是躲避,远远地逃开,比我这个杀人犯躲的还要远。
与世隔绝的冰湖木屋是不是幸福的真正归处?
喧哗、压力、迷失,所以逃避、躲藏、放逐,
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于为自己的懦弱寻找理由?
一个不能见天日的杀人犯隐匿在深山老林,
他忍受着思念妻子儿女的痛苦,过着的“不是人的生活”,
却是一个抛弃家庭、放弃事业的都市逃离者的“梦想乐园”。
他们两人之中,不知道谁更接近幸福一些?
也许,幸福是通过对比之后,心里的感受。
从欲望都市里走出来需要强大的魄力,
让生命彻底地、完全地转向,去重新发现灵魂里潜藏的珍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局,在自制的牢笼中把自己迷失。
人们嘴上习惯喊着要向往自由,喜欢独处和安静。
可真正孤单一人时,有几个人能像Teddy那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心。
男主也只是个普通人,他用毅力感受了一番悠然和新鲜的生活后,为了长久的生存终究还是要离开。
陶渊明在诗中写道:心远地自偏。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自由,没有人喜欢被生活的枷锁束缚,
但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和勇气去偏远地带隐居。 环境固然重要,但是人的灵魂才决定了自由与否。 重要的是内心足够强大,不受环境影响。
|